工程機械行業未來發展方向在哪?世界各國工業制造未來發展戰略規劃早已給了我們答案。2013年德國提出的“工業4.0”主要內涵是虛擬現實和人工智能,2015年我國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關鍵特征是互聯網+、信息化工業化融合和智能制造。細化到工程機械行業,也就意味著,高端智能、綠色節能、兩化融合、服務轉型已經成為工程機械行業未來發展的主題。
自1943年以來,徐工,作為國內工程機械行業的領軍企業,以民族責任為己任,默默推動了我國起重機行業歷史發展的進程。在從當下看未來,推動了中國起重機歷史發展的徐工,又將如何繼續承擔、引領未來起重機行業的技術創新與發展。在2016工程機械產品發展(北京)論壇暨中國工程機械年度產品TOP50頒獎典禮上,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單增海已經為大家深入分析了徐工引領起重機行業技術創新發展的七大看點。
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2015年9月11日,沙特麥加大清真寺發生一起履帶吊倒塌大型事故,事故至少造成117人死亡、238人受傷,國內外大量的施工事故案例時刻警醒著我們作業安全的重要性。
在產品作業安全性能研究上,徐工一直處于國內乃至國際的領先水平。即將發布的徐工G1代新品,便運用了徐工自主研發、業內首創的作業安全技術。
徐工作業安全技術包括的技術點:智能臂架技術、空間識別技術、吊裝方案規劃和智能導航技術、多機協同技術。
智能臂架技術
(1)回轉防擺控制技術
起重回轉動作時,吊鉤會隨著回轉動作發生擺動,部分操作手經驗不足,會對現場造成較大沖擊,引發事故?;剞D防擺控制技術有效避免了此類事故發生。作業時,系統主動收集起重機作業載荷、回轉角度、加速度,提前識別操作者操作意圖,做到預先控制,防范于未然。
(2)吊鉤隨動技術
起重機臂架在變幅、伸縮時,傳統起重機吊鉤不能隨著臂架動作而隨時變化,導致吊鉤在臂架動作前后位置發生很大變化。吊鉤隨動技術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能確保在施工中,起重物不會發生較大幅度的位移,提高安全系數。
(3)變幅補償控制技術
臂架加載重物時,臂架產生小幅形變,導致起重物偏離設定的垂直線和水平線。經驗不足的操作手,吊裝時不能預判臂架負載時會發生多大偏移,從而存在安全隱患。變幅補償控制技術解決了這一難題,在起重機加載重物時系統會自動補償偏差值,使重物始終保持在既定的標準線上。
空間識別技術
狹小空間作業時,極易造成碰撞事故,空間識別技術借助聲波、電磁感應、溫度等方式感知環境,并構建計算機模型,進行三維空間重構,做到作業環境精準識別和安全管理。
吊裝方案規劃與智能導航
徐工把吊裝方案規劃系統裝到車載系統當中去,在車載系統當中進行簡化建模,建模以后可以自動生成作業導航規劃路徑,指導用戶按照作業導航操作。按照這個思路,將來或許可以實現無人操作,利用起重機遙控操作技術配合導航系統構建自動操作系統。
多機協同技術
多機協作是一個挑戰,2臺及以上起重機實現對大型構件的抬吊、平移、翻轉、旋轉時,需要做到每臺起重機垂直吊裝和載荷分配合理。多機協同問題如何解決?徐工把多臺設備通過局域網建立在一個操作層面上溝通,把其中一臺設備作為跟隨對象,其他設備跟隨。提前設定好吊裝路線和施工路線,按照施工路線操作其中一臺起重機,這樣可以保證在合理范圍內分布吊裝載荷。該項技術正處于研發當中,相信在不遠地將來可以得到實際應用。
現如今,隨著作業安全技術的研發深入和應用普及,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吊裝行業將是一個更加人性化、更加安全的行業。徐工也將會在作業安全技術的研發上一如既往。
(連載一完,敬請期待《直擊痛點,且看徐工引領起重機行業技術創新發展的七大看點》之后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