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雨爱网性生活视频在线,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直播

資訊頻道
下載手機APP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頻道 ? 行業資訊 ? 正文

“云貴川”污水處理未來五年規劃重點

來源:全球起重機械網??人氣:1905
|
|
|

各地十三五規劃紛紛出爐,五年工作重點皆已公示。“環保人俱樂部”整理了全國多地十三五期間的環保規劃。今日分享“云貴川”污水處理的未來五年規劃重點。

云南

年度目標

到2015年底,地表水水環境質量穩中趨好,縣級、州市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穩定,地下水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到2016年底,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達到67.0%以上,珠江、長江和西南諸河流域優良水體比例分別達到62.5%、47.2%和83.3%以上。劣桋類水體斷面比例下降到11.0%以內。

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有所減少。縣級、州市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穩定。地下水質量保持穩定。到2017年底,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達到69.0%以上,珠江、長江和西南諸河流域優良水體比例分別達到68.7%、47.2%和85.4%以上。劣桋類水體斷面比例下降到11.0%以內。昆明市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玉溪、曲靖等城市建成區力爭基本消除黑臭水體。縣級、州市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穩定。地下水質量保持穩定。

到2018年底,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達到70.0%以上,珠江、長江和西南諸河流域優良水體比例分別達到68.7%、47.2%和87.5%以上。劣桋類水體斷面比例下降到10.0%以內。州市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縣級、州市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穩中趨好。地下水質量保持穩定。

到2019年底,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達到72.0%以上,珠江、長江和西南諸河流域優良水體比例分別達到68.7%、50.0%和89.6%以上。劣桋類水體斷面比例下降到10.0%以內。其他設市城市建成區力爭完成黑臭水體治理目標。縣級、州市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穩中向好。地下水質量保持穩定。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云南省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工作目標,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

1.狠抓工業污染防治

取締“十小暠企業。到2016年3月底,完成裝備水平低、環保設施差的造紙、制革、印染、染料、煉焦、煉硫、煉砷、煉油、電鍍、農藥等小型工業企業的排查工作。到2016年底,依法取締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小型煉焦、造紙、煉油、煉砷等嚴重污染水環境的生產項目。(省環境保護廳、工業和信息化委牽頭;省國土資源廳、能源局等配合)

專項整治重點行業。在焦化、氮肥、制糖、造紙、有色金屬、農藥、制革等行業開展專項環境治理,新建、改建、擴建上述行業建設項目實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減量置換。(省環境保護廳負責)

實施清潔化改造。到2017年底,造紙行業力爭完成紙漿無元素氯漂白改造或采取其他低污染制漿技術,推進鋼鐵企業焦爐干熄焦技術改造,氮肥行業尿素生產完成工藝冷凝液水解解析技術改造,印染行業實施低排水染整工藝改造,制藥(抗生素、維生素)行業實施綠色酶法生產技術改造,制革行業實施鉻減量化和封閉循環利用技術改造。(省工業和信息化委負責)

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水污染。自2016年起,開展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等工業集聚區污染治理狀況調查。新建、升級工業集聚區應同步規劃和建設污水、垃圾集中處理等污染治理設施。現有工業集聚區2017年底應規劃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

逾期未完成的,一律暫停審批和核準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同時,督促集聚區內企業將工業廢水預處理達到集中處理要求后,進入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省環境保護廳、工業和信息化委牽頭;省科技廳、商務廳等配合)

2.強化城鎮生活污染治理

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到2020年底,達到相應排放標準或再生利用要求。滇池、洱海、撫仙湖等重點湖泊流域內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應于2017年底全面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到2020年底,昆明市、昭通市、曲靖市、玉溪市、紅河州、大理州、麗江市的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全面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

受納水體達不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桇類標準的地區,新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執行一級A排放標準。到2020年底,所有縣城和重點鎮具備污水收集處理能力,縣城和設市城市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85%和95%。(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廳等配合)

全面加強配套管網建設。強化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污水截流、收集。合流制排水系統應加快實施雨污分流改造,難以改造的,應采取截流、調蓄和治理等措施。新建污水處理設施的配套管網應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運。城鎮新區建設應實行雨污分流,有條件的地區要推進初期雨水收集、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到2017年底,昆明市城市建成區基本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到2020年底,其他城市建成區基本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廳等配合)

規范污泥處理處置。到2016年底,完成污泥處置狀況調查。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應進行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處置,處理處置不達標的污泥禁止進入耕地。非法污泥堆放點一律予以取締。到2017年底,現有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基本完成達標改造,設市城市和縣城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應于2020年底達到90%以上。(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環境保護廳、農業廳等配合)

3.推進農業農村污染防治

防治畜禽養殖污染。到2017年底,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推行標準化規模養殖,配套建設糞便污水貯存、處理、利用設施,改進設施養殖工藝,完善技術裝備條件,鼓勵和支持散養密集區實行畜禽糞污分戶收集、集中處理。推廣畜禽糞便污水綜合利用技術模式,規范和引導畜禽養殖場做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自2016年起,新建、改建、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要實施雨污分流、糞便污水資源化利用。到2020年底,規模畜禽養殖場(小區)配套建設廢棄物處理設施比例達70%以上。(省農業廳牽頭;省環境保護廳等配合)

推進生態健康養殖。到2016年底,制定九大高原湖泊、牛欄江等重點流域禁養區、限養區劃定方案。加強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建設,實施水產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鼓勵有條件的漁業企業開展集約化養殖,推廣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池塘生態循環水養殖及大水面網箱養殖底排污等水產養殖技術。加強養殖投入品管理,依法規范、限制使用抗生素等化學藥品,開展專項整治。(省農業廳負責)

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制定實施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方案。推廣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補助試點經驗,開展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實行測土配方施肥,推廣精準施肥技術和機具。新建高標準農田要達到相關環保要求。未達到水質目標要求的區域大中型灌區,要利用現有溝、塘、窖等,配置水生植物群落、格柵和透水壩,建設生態溝渠、污水凈化塘、地表徑流集蓄池等設施,凈化農田排水及地表徑流。

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逐年提高。到2020年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80%以上,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20%以上,肥料、農藥利用率均達到30%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60%以上,農膜回收率達到50%以上。(省農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水利廳、質監局等配合)

調整種植業結構與布局。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在滇中等缺水地區試行退地減水。地下水易受污染地區要優先種植需肥需藥量低、環境效益突出的農作物。在水資源問題突出的地區,適當調整種植結構,減少用水量較大的農作物種植面積,改種耐旱作物和經濟林。(省農業廳、水利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廳等配合)

加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元,實行農村污水處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深化“以獎促治暠政策,實施農村清潔工程,開展河道清淤疏浚,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到2020年底,新增完成環境綜合整治的建制村3500個。(省環境保護廳牽頭;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廳、水利廳等配合)

4.加強船舶港口污染控制

積極治理船舶污染。依法強制報廢超過使用年限的船舶,規范拆船行為。到2016年底,依據內河船舶污染現狀和船舶及其設施設備有關環保標準執行情況,提出船舶污染治理目標及工作要求。(省交通運輸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環境保護廳、質監局等配合)

增強港口碼頭污染防治能力。到2016年底,編制實施港口、碼頭污染防治方案,優先開展水富港、大理港等港口的環境整治。到2020年底,內河港口、碼頭及船舶修造廠達到建設要求。督促港口、碼頭經營人制定防治船舶及其有關活動污染水環境的應急計劃。(省交通運輸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委、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廳等配合)

貴州

主要目標

到2017年,全省地表水環境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超過85%,縣城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地下水水質保持良好,貴陽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到2020年,全省水環境質量穩定明顯改善,局部污染嚴重水體基本消除,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地下水水質持續良好;八大水系主要河流水質優良比例超過90%,出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超過90%;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縣城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優良比例保持100%;全省地下水質量考核點位水質級別保持穩定。到2030年,全省水環境質量總體優良,水生態系統功能良好;全省兩大流域八大水系水質持續穩定改善,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縣城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優良比例保持100%。

抓工業污染防治。

1.加快污染項目取締和改造。加快推進《貴州省環境污染治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對未達要求的污染治理設施實施提升改造。全面排查裝備水平低、環保設施差的小型工業企業。2016年底前,取締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制革、造紙、印染、染料、煉焦、煉硫、煉砷、煉油、電鍍、農藥、煤礦開采及洗選、鐵礦洗選、有色金屬采選及冶煉等嚴重污染水環境的生產項目。2017年底前,造紙行業力爭完成紙漿無元素氯漂白改造或采取其他低污染制漿技術,鋼鐵企業焦爐完成干熄焦技術改造,氮肥行業尿素生產完成工藝冷凝液水解解析技術改造,印染行業實施低排水染整工藝改造,制藥(抗生素、維生素)行業實施綠色酶法生產技術改造,制革行業實施鉻減量化和封閉循環利用技術改造。城市建成區內現有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原料藥制造、化工等污染較重的企業應有序搬遷改造或依法關閉。(牽頭單位:省環境保護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責任單位:省國土資源廳、省能源局、省安監局,各市(州)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省直管縣(市)政府)

2.實施重點行業污染整治。實施磷化工、煤礦采選、煤化工、金屬冶煉、食品加工、白酒、農藥、制藥、電鍍、造紙、氮肥等行業污染整治專項行動。徹底治理烏江流域開磷集團34號泉眼污染和清水江流域甕福集團發財洞污染,烏江、清水江總磷濃度明顯降低。實施仁懷白酒業連片治理。按照“一企一污水處理設施,一企一治理方案”要求抓好煤礦和磷礦企業污染防治。(牽頭單位:省環境保護廳;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各市(州)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省直管縣(市)政府)

3.加強渣場滲濾液污染防范。編制公共渣場選址規劃,新建渣場嚴格按照規劃實施,嚴格限制單個項目獨立新建渣場。公共渣場建設嚴格執行《貴州省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和《貴州省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理場工程防滲系統施工技術及環境監理、驗收規范》。2017年底前,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業園區等產業園區實施礦產資源開發必須按規劃建成公共渣場。(牽頭單位:省環境保護廳;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省安監局、省國資委,各市(州)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省直管縣(市)政府)

4.集中治理產業園區水污染。產業園區內工業廢水必須經預處理達到相關標準要求,方可進入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新建、升級產業園區應同步規劃建設污水、垃圾集中處理等污染治理設施。2016年底前,納入“100個產業園區成長工程”的產業園區全部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逾期未完成的,一律暫停審批和核準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牽頭單位:省環境保護廳;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商務廳,各市(州)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省直管縣(市)政府)

(二)強化城鎮生活污水治理。

1.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因地制宜改造現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2020年底前達到相應排放標準或再生利用要求。重點湖泊、重點水庫等敏感區域城鎮污水處理設施,2017年底前全面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建成區水體水質達不到地表水Ⅳ類標準的城市,新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執行一級A排放標準。到2020年,全省所有縣城和重點鎮具備污水收集處理能力,縣城、城市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85%、95%。(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環境保護廳,各市(州)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省直管縣(市)政府)

2.全面加強配套管網建設。強化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污水截流、收集。加快現有合流制排水系統實施雨污分流改造,一時難以改造的,采取截流、調蓄等治理措施。配套管網與新建污水處理設施應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運。貴安新區、雙龍臨空經濟開發區、貴陽白云綜合保稅區以及其他城鎮新區排水系統建設實行雨污分流。到2017年,貴陽市污水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其他地級城市建成區于2020年底前基本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環境保護廳,各市(州)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省直管縣(市)政府)

3.推進污泥處理處置。對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進行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處置,禁止處理不達標的污泥進入耕地。鼓勵水泥企業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項目處置污泥。非法污泥堆放點一律予以取締。鼓勵縣城建設污泥處置設施。2017年底前,建成六盤水市、安順市、畢節市、銅仁市、貴安新區和凱里市、都勻市、興義市、赤水市、習水縣污泥處置設施;現有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基本完成達標改造。2020年底前地級以上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90%以上。(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環境保護廳、省農委,各市(州)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省直管縣(市)政府)

(三)推進農業農村污染防治。

1.防治畜禽養殖污染。科學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2017年底前,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現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要配套建設糞便污水貯存、處理、利用設施。散養密集區要實行畜禽糞便污水分戶收集、集中處理利用。2016年起,新建和改擴建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全面實施雨污分流、糞污治理。到2020年,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80%以上。(牽頭單位:省農委;責任單位:省環境保護廳,各市(州)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省直管縣(市)政府)

2.防治漁業養殖污染。2015年底前完成縣級養殖水域規劃編制工作。2017年底前,全面取締違法漁業養殖。從2016年起,全面實行養殖證制度,有序發展漁業養殖。到2020年,全省漁業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更加優化,水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牽頭單位:省農委;責任單位:省環境保護廳,各市(州)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省直管縣(市)政府)

3.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加大測土配方施肥信息化技術推廣力度,擴展實施范圍,由糧食作物擴展到設施農業及蔬菜、果樹、茶葉等經濟園藝作物。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開發整理等標準規范,新建高標準農田要達到相關環保要求。在敏感區域和大中型灌區推廣建設生態溝渠、污水凈化塘、地表徑流集蓄池等設施,凈化農田排水及地表徑流。2020年,農作物化肥施用量、農藥使用量與上年度相比實現零增長。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到戶率達到90%,農作物肥料利用率達到40%。農作物綠色防控技術覆蓋率達30%,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33%。(牽頭單位:省農委;責任單位:省國土資源廳、省水利廳、省環境保護廳、省質監局,各市(州)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省直管縣(市)政府)

4.調整種植業結構與布局。在全省減少需水需肥量大的籽粒玉米面積。在黔西北和黔西南石漠化地區發展耗水少、需肥需藥量低、環境效益突出的馬鈴薯、牧草、茶葉、中藥材和木本油料等;在黔南推廣水旱輪作,擴大疏菜種植面積。從2016年起,全省每年調減籽料玉米40萬畝以上,到2020年全省調減200萬畝以上,新增飼料玉米和牧草100萬畝,茶葉、核桃和中藥材等100萬畝。大力推廣水肥一體技術。以火龍果、辣椒、獼猴桃等優勢作物為重點,全面推廣膜下滴灌、微噴灌、集雨補灌水肥一體化模式。(牽頭單位:省農委;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各市(州)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省直管縣(市)政府)

5.加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元實施農村綜合整治,大力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積極推進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服務向農村延伸。深化“以獎促治”政策,實施農村清潔工程,開展河道清淤疏浚,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到2020年,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新增完成環境綜合整治建制村3000個。(牽頭單位:省環境保護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責任單位:省水利廳、省農委,各市(州)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省直管縣(市)政府)

(四)加強船舶港口污染控制。依法強制報廢超過使用年限的船舶,2021年起投入使用的內河船舶執行國家制定的新標準;其他船舶于2020年底前完成改造,對改造后未達要求的限期淘汰。規范拆船行為,禁止沖灘拆解。加快編制實施全省港口、碼頭、裝卸站污染防治方案。加快垃圾接收、轉運及處理處置設施建設,提高含油污水、化學品洗艙水等接收處置能力及污染事故應急能力。加強對運輸危險品船舶的監管力度,全面禁運《內河禁運危險品目錄(2015版)》(試行)明確的相關危險品。2020年底前,省內重點港口、碼頭、裝卸站及船舶修造廠達到相關建設要求;港口、碼頭、裝卸站須按要求制定防治船舶及其有關活動污染水環境應急方案。(牽頭單位:省交通運輸廳;責任單位:省環境保護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質監局,各市(州)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省直管縣(市)政府)

四川

工作目標

到2020年,全省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地表水中水質較好水體穩中向好,污染嚴重水體大幅度減少,一般水體穩步改善;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地下水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岷江、沱江流域的成都、眉山、樂山、宜賓、德陽、資陽、內江、自貢、瀘州等市,以及嘉陵江流域的綿陽、遂寧、南充、廣安、達州等市重點控制區域水環境狀況不斷好轉。到2030年,力爭全省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水生態系統功能初步恢復。到本世紀中葉,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

主要指標

到2020年,金沙江、嘉陵江、長江干流(四川段)、岷江、沱江五大重點流域納入國家考核的監測斷面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達到81.61%以上;岷江、沱江、嘉陵江干流及其一級支流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各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各市(州)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質優良比例高于97.6%,縣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質優良比例高于90%;全省地下水納入國家考核的監測點位水質保持穩定。黃河(四川段)納入國家考核的監測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

狠抓工業污染防治。

1.取締“10+1”小企業。各市(州)人民政府全面排查裝備水平低、環境保護設施差的小型工業企業,對不符合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規要求和國家產業政策的小型造紙、制革、印染、染料、煉焦、煉硫、煉砷、煉油、電鍍、農藥和磷化工等嚴重污染水環境的生產項目列出清單,2016年底前,依法全部予以取締。

2.專項整治“10+1”重點行業。環境保護、經濟和信息化部門聯合制定造紙、焦化、氮肥、有色金屬、印染、農副食品加工、原料藥制造、制革、農藥、電鍍和磷化工等行業專項治理方案并組織實施;新建、改建、擴建上述行業的建設項目執行氨氮、化學需氧量等量或減量置換。環境保護部門牽頭督促重點行業“雙有”、“雙超”企業開展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并實施清潔生產達標行動,經濟和信息化部門牽頭督促企業開展自愿性清潔生產審核并實施清潔化改造;2017年底前,造紙行業力爭完成紙漿無元素氯漂白改造或采取其他低污染制漿技術,鋼鐵企業焦爐完成干熄焦技術改造,氮肥行業尿素生產完成工藝冷凝液水解解析技術改造,印染行業實施低排水染整工藝改造,制藥(抗生素、維生素)行業實施綠色酶法生產技術改造,制革行業實施鉻減量化和封閉循環利用技術改造。

強化重點行業廢水深度處理,促進和提高重金屬、高濃度、高鹽、難降解廢水處理。對工業循環用水大戶和涉磷企業進行全面排查,建立總磷污染源數據庫,實施循環水非磷配方藥品替代改造,強化工業循環用水監管和總磷排放控制;從嚴控制新建、改建、擴建涉磷行業的項目建設,總磷超標地方執行總磷排放減量置換,2017年底前,所有涉磷重點工業企業應完善廠區沖洗水和初期雨水收集系統,落實涉磷礦山渣場和尾礦庫的防滲、防風、防洪措施,建設規范的雨水收集池、回水池、滲濾液收集池和應急污水處理系統,并推進安裝總磷自動在線監控裝置。

3.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水污染。環境保護部門組織排查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等工業集聚區的污染治理情況,2016年6月底前,列出清單,會同經濟和信息化部門督促各地落實污染整治方案,重點整治磷化工工業集聚區、涉磷工業集聚區。工業集聚區已經建成的集中污染處理處置設施要正常穩定運行。新建、升級工業集聚區應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同步規劃、建設和運行污水垃圾集中處理等污染治理設施,集聚區內的工業廢水必須經預處理達到集中處理要求后,方可排入集中污水處理設施。

2017年底前,工業集聚區應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涉—磷工業集聚區應增加總磷自動在線監控裝置;逾期未完成的,一律暫停審批和核準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并依照有關規定撤銷其園區資格。

強化城鎮生活污染治理

4.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會同發展改革部門和環境保護部門編制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十三五”規劃,各市(州)、縣(市、區)配套制定實施計劃;全省現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要因地制宜加快除磷脫氮等改造和升級,2017年底前,完成安裝總磷自動在線監控裝置,達到實際處理運行負荷和處理效率要求;2020年底前,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達到相應排放標準或再生利用要求;全省“9+3”重點湖庫等敏感地方的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應于2017年底前全面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各市(州)行政區域內水體水質達不到地表水Ⅳ類標準的城鎮,新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要執行一級A排放標準;到2020年,全省所有縣城和重點鎮具備污水收集處理能力,縣城、城市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85%、95%左右。

5.全面加強配套管網建設。加強統籌規劃,加快《城鎮地下管線綜合規劃》編制;重點對城中村、老舊城區、城鄉結合部以及現有合流制排水系統實施污水截流收集、雨污分流、初期雨水收集強化改造,加快推進項目實施進度。難以改造的,應采取截流、調蓄、治理等措施;新建污水處理設施的配套管網應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運。城鎮新區建設均實施雨污分流,成都、自貢、德陽等市要積極推進初期雨水收集、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到2017年,成都市建成區污水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其他市級城市建成區于2020年底前基本實現。

6.推進污泥處理處置。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和環境保護部門聯合組織開展全省污泥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處置專項調研,排查非法污泥堆放點,2016年6月底前完成并列出清單;組織各地制定現有污泥處理處置設施達標改造方案和項目實施計劃,由各市(州)、縣(市、區)組織實施,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達標改造。禁止處理處置不達標的污泥進入耕地,全面清理取締非法污泥堆放點;2020年底前,各市(州)建成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力爭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90%以上。

文中內容、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刪除!
?

移動版:“云貴川”污水處理未來五年規劃重點

相關信息

  • 福建規范評審專家年齡管理
  • 福建省財政廳近來發文進一步規范政府收購評定專家年紀辦理,規則評定專家年滿70周歲后不再續聘。福建省財政廳明確,新申請入政府收購評定專家庫的申請人年紀應當不滿65周歲,并許諾自愿承當...[詳情]
  • 簽約!華能集團斬獲內蒙古1100MW風電項目
  • 2022年6月10日,內蒙古興安盟突泉縣人民政府與華能蒙東公司舉辦華能突泉110萬千瓦風電項目簽約典禮。縣領導張雙城、王永佳,華能蒙東集團總經理姜鵬,縣直有關部門及華能蒙東公司相關負責人...[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