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對于整個社會及經濟來說,注定是一個回歸年,回歸本源、回歸傳統、回復歸零大勢所趨。市場營銷行當也不例外!其中最大的焦點和亮點就是回到事物本身,回歸產品本身,強調“產品營銷和服務營銷”的二合一,以及圍繞這一核心的各種“加減乘除”營銷組合戰術。
2012年以及其后的市場營銷機理呈現以下趨勢:
一、產品營銷與增值服務的二合一
講究內核營銷與外殼營銷比翼雙飛,各商家在過渡營銷之后(產品研制嚴重滯后,而營銷3.0已經甚囂塵上,相信不久營銷4.0、營銷5.0的概念升級還會陸續登場),在分析研判消費者需求的基礎,各企業看重的是技術的進步,注重對產品的精研打磨,倚重是產品的升級換代,以及在此基礎上配套的增值服務。如“蘋果手機”將各種業內設置的屏障一夜間消除,推出了一機多能的“蘋果體”系列(從手機到電腦,再到電視),弄得業界對手焦頭爛額、措手不及。再如電視由CRT到LCD,再到LED。產品的升級換代必然帶動服務模式的創新和贏利方式的轉變,值得一提的是渠道的變革也會跟著相應啟動。
二、精工營銷與跨界營銷的二合一
講求平面營銷與立體營銷雙劍合璧,各廠商在充分發揮并保持專項領域優勢進行精益求精的精耕細作同時,也會加大核心優勢的輸出,向關聯密切的領域邁進,進行立體的系統的產品整合和服務設計。主功能精益求精、日臻完美,輔助功能多種多樣、靈活搭配。最重要的是主輔功能互為兼容、相生相長,徹底剔除此前留給消費者的功能一多就互相排斥的陰影。一種配套齊全的功能就在那里,用多用少全由消費者選擇,而且各項功能都是頂尖過硬的,絕不是點綴和擺設。借助三網融合的趨勢,手機、電視、電腦立體系統交融,這就會手機制造商、電腦制造商、電視制造商帶來了互換場地跨界發展的無限商機,如電腦制造商可以一步跨進智能電視的研發生產制造領域,聯想電腦已經走在前列了,而電視制造商在此也不甘示弱,如長虹、創維、TCL等傳統電視制造商也推出了電腦智能電視。倍受關注的蘋果在喬布斯時代也也做好了進軍智能電視的戰略部署。
三、企業營銷與行業營銷的二合一
探索全品營銷與產業鏈營銷的水乳交融,各商家一改過去營銷戰術單飛的做法,而是將其重新放回企業戰略規劃的系統當中,運用同心多元化戰略整合企業各項資源,充分發掘企業核心優勢的綜合效能,研制生產銷售更多系列的產品,以求贏得更多的消費者,實現市場的最大化。在此趨勢下,“小而專、大而專”的單品冠軍,會在單項衛冕的同時,向關聯的領域挑戰,問鼎折桂。而“小而全、大而全”的“十項全能”,也會尋求單項的突破,綜合的均衡沒有拔尖很難“HLOD得住”,于是它們必然要在勝券在握的項目里奪冠。不論在專的基礎上博,還是在博的基礎上精的企業,在其苦練內功、綜合拔尖發展的同時,必然會將目光投向產業鏈的整合,如在產業鏈條極為豐富的汽車領域,有實力有遠見的汽車廠商必然會整合汽車產業鏈條,將汽車制造、銷售、金融、租賃、置換、文化等融為一體,從而將單向度的一條直線圍成一個完整的全息的圓圈,產業鏈營銷將成為2012年及其后的營銷藍海,也是實現內生增長性的“濕地”。
四、大眾營銷與窄眾營銷的二合一
倡導“普及營銷與高端營銷”的錯位競合,各商家不再定位上畫地為牢、作繭自縛、箍死自己,更不愿與錢過不去。它們會將品牌向上、向下或雙向延伸,盡可能覆蓋高、中、低端消費群,不再將“價位與品位”死死捆綁在一起,認為價低就失身份。而是正確樹立了“品質共享、一視同仁”的科學發展觀,我們只要看看路面上跑的寶馬、奔馳各種系列就明白了。在嘗試低走普及營銷的路線時,商家們更注重高開的奢侈品路線,這是保牌的法寶。沒有“高開”做前提,“低走”必然步步驚心,最終會亂了陣腳。今后,除了大家耳熟能詳司空見慣標準的“奢侈品”商繼續奉行“奢侈營銷”路線外,傳統的各行各業掀起“奢侈品式的高端營銷”必然是一種趨勢。
五、加減乘除與復合運用的二合一
流行“簡單運算與復合演算”的綜合運用,各商家迫于消費者信息對稱后反向施加的無形壓力,不得不采用適當的營銷手法,今后各商家必然要學會運用各種“加減乘除”,主要體現在,在產品功能和服務上必須采用“加法”。在健康需求上必須采用“減法”,如在食品行業領域盡量少用有毒的食品添加劑,好看好吃的食品讓人難于下咽。在品質保障、解決方案提供以及系統兼容等方面,必須采用“乘法”,“蘋果”猶如“唐僧肉”就是明證。在節能環保方面,應該采用“除法”,如格力和美的紛紛推出45瓦和30瓦的低碳環保空調,今后節能降耗在貫穿“產、供、銷、用、(回)收”全過程。當然,“加減乘除”法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搭配起來綜合運用。
六、節能環保與生態發展的二合一
奉行“企業責任與社會統籌”的完美結合,企業的商家利益必須與社會的全民利益緊密結合、高度統一。這就要求商家不論是水、電、煤礦、鋼鐵、機械制造等基礎能源企業,還是土地開發企業或是其他行業,都必須充分考慮社會生態、自然生態與企業項目生態的高度融合,絕不能舍本逐利、本末倒置、因小失大,損有余來奉不足。
當然,還有其他營銷機理, 各商家要想在這個樸素迷離、險象環生的市場環境中勝出,必須認真精研上述營銷機理,吃透它,胸中有數,穩操勝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