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汽大眾MEB工廠內的濕膜厚檢測機器人。 上汽大眾供圖
大眾最先進MEB工廠在滬投產
投資170億元,產能30萬輛純電動車
昨天,繼特斯拉臨港工廠之后,又一座電動汽車超級工廠在上海竣工投產。這座位于安亭的上汽大眾全新整車基地,是大眾汽車集團投資170億元、全球首座新建的MEB(純電動車模塊化)平臺工廠。
如今,傳統汽車巨頭紛紛拋出新能源戰略,上汽大眾新工廠的投資額,比特斯拉上海工廠一期項目還要高10億元。在其背后,大眾汽車集團投入約70億美元用于研發MEB純電動車模塊化生產平臺,大眾方面還宣布未來五年內,將投入500億美元推動整個集團向電動化轉型。
以特斯拉為代表的行業新貴炙手可熱,傳統巨人的轉身雖然看上去有些緩慢,但它的力量仍足以撼動整個汽車產業。MEB,是德語“模塊化電動工具”的縮寫,指的是在一個平臺上,使用同樣的零部件規模化生產多款純電動車。用一個不甚恰當的簡單類比解釋,它就像是樂高積木,用一塊塊標準化的零件,可以搭出五花八門、滿足不同市場需求的造型。2018年“樂高式造電動車”的MEB平臺在德國誕生,成為汽車巨頭在行業變革中的核心競爭力。通過MEB平臺,大眾汽車想走出一條新路,通過打造模塊化生產的電動汽車平臺,徹底解決令特斯拉們長期頭疼的產能瓶頸,并且改變傳統框架下電動汽車在續航里程、空間大小、軟件定義等方面的先天不足。
相比另兩座由燃油車工廠改建的MEB工廠,上海騰出土地空間,幫助上汽大眾造就了大眾汽車技術最先進的MEB工廠——1400多臺機器人加入,整個工廠接入工業無線網絡,可以實現“黑燈化”的自動生產。
昨天在上汽大眾下線的第23000001輛車,恰是來自MEB工廠的ID.4 X純電動車。這款續航里程550公里的量產電動車,是大眾集團電動化轉型后拳頭品牌ID.家族中的一員。在這座超級工廠中,借助“模塊化”技術,未來還會量產奧迪、斯柯達等大眾旗下品牌的新一代純電動車產品。
超級工廠在上海落成的同時,好消息同步傳來——疫情沖擊下全市經濟中最為困難的汽車制造業,前三季度產值同比增速已經由負轉正。逐步走出困境的上海汽車產業,也在脫胎換骨:特斯拉一期25萬輛年產能,加上上汽大眾MEB工廠30萬輛年產能,55萬輛“打底”的產能規模,幾乎是再造一座“汽車城”;再加上瞄準高端化的上汽自主品牌新能源車、總部在滬的多家頭部造車新勢力,這里正在成為全球規模最大、企業類型最豐富的新能源車產業中心之一。(記者 徐蒙)
臨港打造千億級芯片制造高地
“東方芯港”五年內達千億級產業規模
10月27日,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東方芯港”集成電路綜合性產業基地正式啟動,目標打造國內第一的芯片制造高地,預計2025年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
啟動儀式上,中微半導體設備產業化項目、艾為消費電子芯片研發中心項目、江波龍存儲器研制銷售主體項目等14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覆蓋芯片制造、設備制造、關鍵材料、芯片設計等集成電路產業鏈上各個環節,投資額總計達225億元。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吳曉華介紹,“東方芯港”將匯聚國內最先進工藝制程、最齊全裝備材料、最有活力設計企業、最開放合作平臺、最完善產業生態,圍繞核心芯片、特色工藝、關鍵裝備和基礎材料等領域實現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到2035年構建起高水平產業生態,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集成電路創新發展高地。
集成電路堪稱新片區掛牌以來發展最具顯示度的高新產業。目前,新片區已集聚集成電路億元以上規模企業40余家,涉及總投資超1500億元,占新片區產業總投資的一半左右。包括芯片制造領域的華大、格科、新微、聞泰,設備制造領域的中微、盛美、凱世通,關鍵材料領域的新昇、天岳,芯片設計領域的華大九天、概倫、國微、瀾起、寒武紀和地平線等一大批國內頂級集成電路企業已云集于此。
管委會高新產業和科技創新處副處長陸瑜表示,每家落地企業都能在臨港新片區找到上游的供應商與下游的客戶,全面布局的產業生態將成為“東方芯港”吸引和集聚集成電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來源: 解放日報 記者 胡幸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