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民用大客機翱翔在天,是幾代中國航空人的夢想。日前,中國商飛與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牽頭,“臨港新片區大飛機園”項目在浦東機場南側一帶啟動。國產大飛機未來將從這里飛出,劍指打破波音、空客在國際市場的壟斷,但可期的效益不止于此。
細看此次簽約入駐的項目,就能品出一二“弦外之音”。除了基本的研發制造類項目與一些物流、金融方面的配套項目,中國建材航空復合材料項目、高博航空機載通信系統研制項目等也引人注目。中國建材一位負責人表示,參與大飛機項目,能推動他們加速新材料研發,轉型高端化。
這也是大飛機研制的特別之處,它涉及新材料、先進動力、電子信息、自動控制、現代制造、計算機等一連串高新技術領域。要造出一架靠譜的大飛機,就要在每一個領域都有所突破。中國自研大飛機C919在研制過程中已經驗證了這一點:它在中國流體力學、計算數學、固體力學、熱物理、化學、信息科學、環境科學等方面,產生極佳的促進效果,帶動了大量高技術企業。
臨港新片區要大力發展民用航空產業,正是看中了它溢出效應強的特點。尤其是它帶動的產業多為臨港新片區重點發展的產業,契合度很高。帶動本地產業一同發展,在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等方面也有天然的優勢,今年疫情期間的經驗證明,這一優勢往往相當關鍵。
在大飛機園項目上,臨港新片區還想更進一步。一來,園區內有7.86平方公里范圍被納入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在通關效率、保稅研發、保稅制造等方面可以享受其特有制度優勢。二來,根據管委會高新處相關負責人所言,新片區還將進一步增強制度供給,圍繞大飛機總裝基地、航空發動機研制基地打造集聚的上下游產業鏈。他說,新片區不僅會在固定資產、研發等方面給予扶持和補貼,還將在產業協同方面給予扶持。比如,區內企業采購區內企業的產品,將獲得額外補貼。
臨港新片區似乎還想在技術上反饋大飛機產業。眾所周知,國產大飛機在航空發動機方面,仍依賴進口,一些關鍵技術受制于人。而就在大飛機園開工當天下午,上海榕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與管委會簽約,將在臨港落地耐高溫氧化鋁連續纖維制備項目。為了讓這一項目盡快落地,管委會遍尋新片區,終于找到一處符合苛刻生產要求——長度超過185米、高度超過16米的廠房,交給企業改建。
何至于如此“大費周章”?查查這一耐高溫新材料的用途可知——它被廣泛應用于航空發動機等產品中。但這一技術此前被美日等國壟斷,直到榕融宣布打通了所有“卡點”。可以預見,這種新材料很有可能幫助相關企業突破發動機研制的技術難點。而這樣的企業,臨港新片區豈會“放過”?來源: 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