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電池采用自修復長壽命技術,核心在于減緩容量衰減速度,即控制活性鋰消耗速度。
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300750.SZ)將推出可行駛200萬公里的電池。
6月10日,寧德時代內部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稱,這一新型長壽命電池采用自修復長壽命技術,可實現16年超長壽命或200萬公里行駛里程,成本相比當前電池增加不超過10%。
該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稱,自修復長壽命電池技術的核心在于減緩容量衰減速度,即控制活性鋰消耗速度。
“容量衰減跟正極、負極、電解液都有關系。”該人士介紹,在正極方面,新型長壽命電池通過自休眠鈍化膜技術降低存儲過程活性,使用時再激活,極大地減少正極材料在循環和存儲過程中副反應。
在負極,通過低鋰耗技術顯著增強負極材料的表面穩定性和體相穩定性,大幅減少電芯使用過程中的活性鋰消耗,達成超長壽命的性能需求。
該電池還采用了仿生電解液技術,能夠根據電芯的不同生命周期內成膜的需求,展現出自適應的保護特性,提升電芯的循環和存儲性能。
該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稱,該技術通用于三元材料和磷酸鐵鋰材料,已具備量產能力。
真鋰研究總裁總裁墨柯對界面新聞記者說,寧德時代的超長壽命電池,屬于電化學上的改進,理論上成立,實際效果還需要驗證。
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壽命為5-8年,與車體壽命相仿。主流電池的一次續航約400公里,按照至少1000次循環計算,理論可行駛公里數為40萬公里。
今年3月,比亞迪(002594.SZ)推出“刀片電池”,表示可循環充放電3000次以上,支持行駛里程超過120萬公里。
對于能夠使用16年的長壽電池,如果車廢了、電池還“健在”,消費者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墨柯表示,超長壽命的電池殘值也高,車輛的退役電池可以考慮二次利用。
上述寧德時代內部人士稱,電池二次利用或梯次利用,需要跟車企主機廠商討運營模式,這也涉及到法律法規關于電池二次使用的規定。
“技術引領下,商業模式會有創新。”該人士稱。
據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6月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中國動力電池裝機量約3.51GWh,同比下降38%,環比下降3%。
其中,寧德時代5月裝機量為1.6GWh,同比下滑31%,單月市場份額為46%。
LG化學、比亞迪、中航鋰電、國軒高科(002074.SZ)、力神電池、塔菲爾新能源、時代上汽、捷威動力、鵬輝能源(300438.SZ)依次位列第二至第十位。界面新聞 作者:周小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