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新區的新場古鎮,你去過嗎?市政府已經批復同意《浦東新區新場鎮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7-2035)》。根據規劃,到2035年,新場鎮公園綠地不低于124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低于12平方米,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文化保護控制線范圍面積為960.5公頃,其中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范圍面積146.9公頃。
一、嚴格落實底線約束要求。要落實規劃建設用地“負增長”的總體要求,嚴守人口規模、土地資源、生態環境、城市安全底線,實現城鎮可持續發展。嚴格控制城鎮常住人口規模,推進產城融合和農村人口集中居住,優化人口布局。到2035年,規劃常住人口不超過1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約10.4萬人。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到2035年,規劃建設用地規模不超過13.71平方公里。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100公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1820公頃。至2035年,在確保滿足耕地保有量要求的前提下,實施基本農田分類管理,嚴格保護糧食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到2035年,規劃城鎮公園綠地不低于124公頃,城鎮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低于12平方米,主干河流水質提升至Ⅱ類標準以上,大氣環境質量穩定控制在二級標準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和防災減災設施規劃建設,提升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能力、應急響應能力和災后恢復能力。
二、構建城鄉統籌的空間格局。要依托良好的區位、文化、生態條件,將新場鎮打造成為古今融合、生態宜居、特色鮮明的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堅持城鄉一體化發展,形成由“鎮區—社區—村莊”組成的鎮村體系和“一城一園、雙廊四軸”的空間格局。加強鎮區統籌服務功能,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村莊規劃落地,鼓勵農村居民點向鎮區、社區集中,實現設施集聚共享。
三、優化提升空間品質和生活質量。要以綠色、生態、宜居為主要目標,建設具有較高品質公共服務的獨立型小城市。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完善由郊野公園(區域公園)、地區公園、社區級公園組成的城鎮公園體系。形成多層級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實現鎮域15分鐘生活圈均好配置,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全面達標。到2035年,規劃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不低于82公頃。推進老舊住區改造,加強各類保障性住房建設,鼓勵建設租賃性住房,提升城鎮居住水平。堅持公交優先,加強鎮域公共交通體系建設與慢行交通體系建設,優化綜合交通系統,完善“三橫兩縱”的鎮域骨干路網體系。
四、加強歷史文化保護。要保護好歷史文化資源、歷史風貌格局和自然人文環境,強化城市設計,提升城鎮風貌,保護鄉野特色,保持文化傳承。新場鎮文化保護控制線范圍面積為960.5公頃,其中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范圍面積146.9公頃。保護范圍內一切建設活動必須符合規劃要求,保護范圍周邊建筑的性質、高度、體量和色彩必須嚴格控制。
五、處理好近期與遠期發展的關系。要強化近期建設規劃,優先確保環境設施和基礎設施,實現公共綠地、公共空間、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推進減量化與經營性土地出讓工作同步協調。
新場鎮簡介
新場鎮地處上海市浦東新區中南部,是一座有著1300年歷史的江南古鎮。歷史上因下沙鹽場南遷建新的鹽場而得名,民間有“十三牌樓九環龍,小小新場賽蘇州”的美譽。
2008年,新場鎮獲評“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古鎮保護區面積1.48平方公里(核心保護區0.48平方公里),有15萬平方米成片古建筑,是浦東規模最大、歷史遺產最豐富的歷史文化風貌區。2011年、2014年兩度獲得“中國民間文藝之鄉”稱號,鑼鼓書、浦東派琵琶是國家級非遺項目,現有80多項非遺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