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開的“一帶一路”電力與高耗能行業綠色產能合作研討會上,煤科院煤炭戰略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吳立新做了促進我國煤炭行業“一帶一路”綠色產能合作的主題演講。
吳立新表示,盡管目前我國煤炭企業總體“走出去”的案例和其他行業相比還是比較少的,但我國煤炭開采方面的裝備在國際上還是比較先進的。如在技術裝備輸出方面,中煤能源和鄭煤集團已經向俄羅斯、土耳其、印度、澳大利亞等國家出口了我國先進的成套設備,并且在國際市場創立了我國的一些品牌。
吳立新認為,目前煤炭行業在“走出去”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國際化經營管理和人才隊伍建設經驗,通過內部培養和外部引進等方式,培育了一支與之相適應的人才隊伍,培養了國際化思維。在“一帶一路”產能合作過程中,與國內外企業合作,主要通過資金技術參股國外企業,在項目上實現了互利共贏。但我國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區域選擇有些盲目,由于對目標國缺乏了解,給企業的投資也帶來了一些困難。
鑒于此,吳立新強調,煤炭企業“一帶一路”綠色產能合作的主要方向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技術方面的合作,從勘探、開發到深加工等技術和裝備制造技術的合作,包括資源開發布局,資產并購、控股,購買國外的一些資源,獲得一些勘探權和開采權。
二是資本運營方面的合作,包括投融資和股權買賣的資本運營,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還有股權融合、業務合作,開展合作經營,形成戰略聯盟。
三是貿易布局的合作,在煤炭的進口國、出口國方面,我國有一些全球市場貿易分工體系方面的合作。
吳立新建議,今后我國煤炭要向多元化布局,通過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產能合作提升我國相關技術和裝備水平,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通過推廣我國的綠色指標,帶動沿線國家的綠色發展,促進我國產能合作,形成一些示范基地,有利于把已經實現的綠色產能標準上升為一個世界上認可的標準。
在綠色產能合作方面,一是做好頂層設計,制定相應規劃,加強指導,對主要區域的政治、經濟、法律、環境等方面的風險,起到預報和預警的作用。二是制定促進與支持政策措施,完善配套政策,支持“走出去”的企業采用中國綠色指標體系和相關標準,高水平的建設和設計。三是要把國內科學產能先進理念移植到沿線國家,拓展綠色產能合作區間,帶動我國的技術裝備服務“走出去”,實現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