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51號”在馬來西亞創出最高月推進347.2米的施工紀錄后成功“轉戰”印度德里地鐵項目;首臺出口海外的矩形盾構在新加坡順利始發;榮獲中國質量獎“制造業組織提名獎”……2016年,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真可謂是喜事連連。
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鐵裝備時提出的“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為方向指引,兩年來,中鐵裝備堅持走“引進、消化、再創新”與自主創新相結合之路,搶占技術制高點,收獲豐碩成果。
創新驅動,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世界上沒有一個制造業落后的國家能躋身發達國家,而裝備制造更是一個大國工業實力的縮影。“作為傳統優勢產業,我國裝備制造業要想后來居上,從追趕者變為領軍者,掌握核心技術,不斷創新是關鍵。”中鐵裝備董事長李建斌如是評價。
兩年來,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力,中鐵裝備研發出多個創新性產品——2014年7月,首創矩形盾構應用于鄭州市政取得成功,之后又應用于新加坡地鐵項目,成為國產異形掘進機走向海外的首個成功案例;2015年1月,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硬巖掘進機,推動這一技術成功躋身世界第一方陣;2016年1月,3.5米世界最小直徑硬巖掘進機研制成功,應用于黎巴嫩大貝魯特供水項目,這是中國自主品牌硬巖掘進機首次被歐美國家采用,成為中國“智”造高端裝備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
技術創新是引領企業邁向高端的加速器,而服務模式的創新則是其中的“利器”。“推動制造業向制造服務業轉型,服務必須前移。”談到近年來與國際巨頭競爭的感悟,李建斌說。
為此,中鐵裝備建成了全國首個信息服務平臺,實時監控設備施工情況,提供24小時智能故障診斷與預測服務。成立高新裝備推廣中心,可為客戶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個性化產品和全方位服務。今年1月,中鐵裝備在天津成立全球首個盾構機再制造基地和二手盾構機交易中心,為客戶開展全方位再制造服務,被工信部列入全國機電產品再制造試點企業。
管理革新,推動“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
3月29日,中鐵裝備總經理譚順輝接到一個電話,公司出口新加坡的首臺泥水平衡盾構已經完成組裝,并將擇日始發。
“雖然公司這幾年發展速度很快,但對質量的要求一刻也沒有放松過。”譚順輝說,“品質的提升是中國產品打開國際市場的敲門磚,所以從每一個細節著手狠抓質量關,是每一個中鐵人的堅守。”中鐵裝備將質量管理貫穿于科研、生產、采購、銷售、售后等各個環節。為加快標準化進程,中鐵裝備設立了標準研究所,推行設計的標準化、模塊化和信息化,減少人為因素對質量造成的影響;建立健全了質量責任制,推行質量一票否決制、工序實名制和三級檢驗制,確保每個環節都一絲不茍,產品出廠合格率達100%。
緊抓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機遇,中鐵裝備在德國成立克瑞格公司,聘用了原維爾特專家和技術骨干,加快推動新產品研發和項目落地。通過提升供給質量,2015年,中鐵裝備海外訂單數量較2014年增長4倍,實現了優進優出。
不斷超越,推動“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在市場經濟新形勢下,富有魅力的品牌會極大提升企業的競爭力,而一個成功的企業必然擁有富有‘人格’魅力的品牌。”李建斌表示,中鐵裝備近年來實行了V·S的品牌培育模式,與國際頂尖品牌全面對標,發展價值,不斷超越。
在與世界掘進機頂尖品牌全面對標過程中,中鐵裝備人發現國際頂尖品牌企業雖在非標產品標準化設計、先進制造工藝、高效質量控制體系等方面具有優勢,但在地質適應性設計和全方位售后服務質量等方面存在不足。由此,中鐵裝備采取差異化品牌超越策略,以個性化設計和全過程“管家式”服務提升產品價值,帶動提升客戶價值、員工價值、供應商價值和社會價值,實現中鐵裝備品牌價值的增值。
今年3月,在中鐵裝備首臺出口海外的矩形盾構始發之際,英國最大的行業周刊《新土木工程師》刊發題為《變形——東海岸矩形TBM》,對中鐵裝備應用于新加坡湯申線地鐵項目的矩形盾構作了詳盡介紹。
隨著中鐵裝備海內外品牌影響力的不斷提升,近兩年,中鐵裝備在海外一系列重點工程項目中,與國際品牌展開同臺競爭并多次取勝,拿下了一個又一個堪稱里程碑式的產品競標。中鐵裝備在向海外輸出高端裝備的同時,出口海外的產品數也在不斷刷新,作為國家高端裝備制造業典范的中鐵裝備正由中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