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包頭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獲悉,由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編制的《包頭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及線網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以下簡稱《報告》)目前正在進行第二次公示。規劃區域內的環境權益相關單位、專家及公眾,可向建設單位及環評機構提供環境保護相關意見與建議。
《報告》分析了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及線網規劃實施后,可能產生的不良環境影響,并提出相應的措施和規劃調整,為規劃部門提供依據,確保軌道交通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規劃2022年完成1號線和2號線一期工程
根據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包頭市遠景(2050年)規劃線網由6條線路構成,線網總長度182.5公里。《包頭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15~2022年)》是在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的基礎上編制的,建設規劃包括1號線和2號線一期工程,線路長度42.1km。
1號線西起昆青城區西北部包鋼站,沿昆河中橋和鋼鐵大街走廊向東敷設;然后進入建設路走廊繼續向東,再轉入東南方向向青山區和老城區延伸,在豪德貿易廣場進入巴彥塔拉大街通道;在南門外大街向南至包頭東站,在機場路向西至機場站。線路全長27.8km,其中地下線長24.7km,地面線長2.7km,敞口段0.4km。設22 座車站,其中21座地下站,1座地面站,換乘站7座。平均站間距1303m,最大站間距3476m,為青山區政府~會展中心區間;最小站間距775m,為民族西路~阿爾丁廣場區間。
2號線一期南起沼潭南站,沿沼潭南路通道向北,下穿火車站后轉入阿爾丁大街通道,再進入昆北路通道;在北沙梁路站北,線路沿北環線南側規劃路向東敷設,上跨民族路立交,至北環線新賢城站。一期工程線路全長14.3km,地下線10.1km,敞口段0.3km,高架線3.9km;設11座車站,8座地下站,3座高架站,換乘站4座。最大站間距為2085m,位于北沙梁路~新賢城站區間;最小站間距為886m,位于富林路~友誼廣場區間,平均站間距1350m,設車輛段一座,主變電站二座。
對環境敏感區建議實施優化施工方案
據新華網內蒙古頻道了解,包頭市軌道交通線網建設規劃(2050年)范圍為包頭市中心城區,總面積955平方公里,其中涉及包頭市重要的生態敏感區、水源保護區、文物保護區以及醫療、文教和居住區等。對此,《報告》提出優化施工方案,對于景觀保護、水源地保護、污染控制等制定了詳細措施。
綜合考慮線路走向的環境合理性,《報告》建議,對涉及重要環境敏感區的路段,要盡可能采取避讓措施。此外,對于車輛段及基地、停車場等地面工程的主要建筑規劃,建議應進行景觀設計,從建筑風格、功能、色彩、周邊景觀環境特點等綜合考慮,使工程與周邊景觀融為一體。車站等客流集中的建筑,裝修風格應體現民族地區特色,使車站等空間成為宣揚、保護民族文化的重要場所。
環評機構表示,明確了軌道交通建設的主要環境問題,將為規劃實施階段的項目環評提供技術指南,同時協調經濟增長、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的關系,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統一的目的。
據悉,《環境影響報告書》初步認定,包頭市軌道交通規劃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包頭市城市總體規劃、城市綜合交通規劃,與包頭市環境保護規劃等相關規劃相協調。規劃擬定的建設規模、總體布局等較合理。本次包頭市軌道交通規劃線路不存在重大環境制約因素,從環境保護和環境規劃的角度,包頭市軌道交通規劃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