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從開發區管委會2012年工作會議上了解到,2011年泰達開發區綜合經濟實力實現了新跨越,經濟發展速度、規模和效益創近年來最好水平,工業總產值完成6102.8億元,增長20.1%,比2006年翻了一番,占濱海新區比重達48.1%;出口完成199.1億美元,增長20.3%,占濱海新區比重72.6%。此外,2011年開發區還新增就業崗位近7萬個。
在大項目好項目支持下,開發區產業聚集和優化升級效果明顯,在本市四個國家新型產業化基地中,開發區擁有電子信息、汽車、石化三個席位,并正在建成國內重要的云計算和物聯網基地;重要的風電裝備、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能源產業基地;全國最大的胰島素、酶制劑生產基地,重要的中藥及西藥產品示范基地。
2011年開發區堅持推動科技體制創新,全區科技研發投入達78億元,并形成政府、銀行、擔保機構、企業“四位一體”融資模式,使國家級高新企業達18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2003家,其中符合“小巨人”條件的83家,還有10家達到了籌備上市標準;全年專利申請量突破1300件,專利授權量突破800件;200余家企業獲得各級各類科技支持資金1.2億元。此外,開發區科技載體和科技平臺建設不斷加快,區內研發孵化面積達80萬平方米。
濱海新區區委常委、開發區管委會黨組書記、管委會主任何樹山表示,2012年開發區一是要使生產總值躍上兩千億臺階,達到220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20%左右;二是工業總產值躍上七千億臺階,達到7100億元以上,比2011年凈增1000億元以上。同時,搶占產業發展、科技研發轉化、人才聚集、國際化環境及和諧誠信文明制高點。
到“十二五”末,開發區先進制造業10億級企業超過100家,電子、汽車、裝備、石化產業產值均超過2000億元,現代服務業增加值超過1000億元,工業總產值超過10000億元;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4800家以上,億元級“小巨人”240家;院士專家、領軍人才總量要超過100人,各類高級人才總量超過1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