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價在經過幾個月的持續下跌后,近期開始出現連漲勢頭,寶鋼、武鋼、鞍鋼等國內大型鋼企也紛紛調高產品出廠價格。但筆者采訪了解到,不少市場人士對這一看似“回暖”的狀況持謹慎觀望態度,認為此輪上漲其實并不具備市場支撐的基礎。
鋼價成普漲之勢
8月16日,素有“風向標”之稱的國內三大鋼鐵巨頭寶鋼、武鋼和鞍鋼對9月份鋼鐵產品價格作出調整。其中,寶鋼各品種直接或間接上調150元-800元/噸;武鋼股份(600005)每噸上調200元-800元/噸不等;而鞍鋼調價幅度最大,上調了350元-1000元/噸。
其實,早在三大鋼企公布9月鋼材出廠價格之前,攀鋼、山鋼等大鋼企和幾十家中小鋼企就已經上調了建筑鋼材出廠價。其中,日照鋼鐵于8月9日對H型鋼出廠價格上調80元/噸,對槽鋼、工字鋼出廠價格上調60元/噸,8月10日對螺紋鋼、高線、盤螺出廠價格上調50元/噸。攀鋼于8月11日對成都地區螺紋鋼出廠價格上調60元/噸,對攀枝花地區螺紋鋼出廠價格上調30元/噸,對昆明地區螺紋鋼出廠價格上調30元/噸。山鋼于8月11日螺紋鋼出廠價格上調150元/噸。
“我的鋼鐵網”濟南辦事處負責人李吉民說,這一波上漲實際上從7月19日就已經啟動。首先從金融市場開始調整,在期盤和電子盤的引領下,現貨鋼價也跟隨上行,震蕩上漲至今。
行業人士分析認為,由于當前實體經濟層面鋼材需求增多的消息并不多,此輪涉及范圍較廣的漲價,說明面臨著上游鐵礦石價格繼續上漲和下游市場持續低迷的鋼企開始主動出擊,選擇或明或暗的價格方式來助推市場。
鋼價下行后出現反彈
對于此次鋼價上漲的原因,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是7月份國家發布了580萬套保障房落實政策,以及上半年經濟數據的公布等一系列因素,轉變了大家的心理預期。
一位長期從事鋼材貿易的經銷商告訴筆者,保障房與商品房雖然性質不同,但對鋼筋水泥的需求卻是相同,因此即使商品房住房的開工量今年有所回落,保障房應能彌補由此造成的鋼鐵內需的缺口。
“雖然從房地產建設用鋼本身來說并不是很大。但這是一個波及數十個產業的行業,影響到家電、汽車、制造裝備等一系列下游用鋼客戶。實際上保障房在拉動建筑鋼材需求的同時,也帶動了其他行業對鋼材的需求。”這位經銷商說。
李吉民分析說,此輪上漲也是前段時期鋼價持續下行盤整后的一個反彈。“鋼材市場經過3個月持續下行盤整,市場價格已經跌至產品成本線附近,并引發了相當數量大中型鋼企減產檢修,鋼材市場供大于求的壓力有所減弱。同時,國外礦山企業宣布三季度礦石價格繼續上漲20%左右,使得鋼廠生產成本仍然存在上漲壓力,為避免出現虧損的現象,鋼企也有上調鋼價的需求。”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一輪上漲和鋼廠與貿易商的博弈有關,經歷了長期低迷的市場,鋼材貿易商需要通過鋼廠漲價帶動一波新的上漲行情。
鋼材市場仍面臨嚴峻考驗
盡管鋼價上調越來越頻繁,且有逐漸擴大的趨勢,但行業人士卻并不看好這一輪漲價潮,認為鋼材市場還將繼續面臨嚴峻考驗。
“從這一輪漲價的路徑就可以看出來,最先出現上漲的是期貨和鋼鐵股,資本市場轉好之后才帶動鋼材交易市場的上漲。”“我的鋼鐵網”高級分析師張鐵山說,其實這一輪漲價的市場基礎并不牢固,并非是由市場需求增大帶來的價格上揚。
首先是經銷商的成本壓力增大。由于目前鋼材庫存已達到歷史同期高點,持續漲價也讓業內、特別是貿易商方面非常擔心,因為漲價使他們的成本壓力激增。
其次是落后鋼鐵產能抬頭增大了供給壓力。7月份國內鋼鐵產能壓力有所緩解,這與鋼企盈利受限提前停產檢修和限產保價有關,而近期隨著鋼價的快速反彈,不排除鋼企釋放產能導致供給壓力再度上升的可能性。
第三是下游需求尚不穩固。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已初見成效,未來政策走向將直接影響鋼材價格走勢。從目前來看,下游需求的釋放尚不具備持續性和穩定性,鋼價平穩回升恐難形成趨勢。
李吉民說,總體來看,這次價格上漲是普遍上漲,幅度在300-500不等,短期也不會跌下來,但后期繼續上漲阻力較大。“估計盤整上行的走勢基本上會延續到四季度初左右,之后可能會因缺乏有效需求支撐而沖高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