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生命如歌,那么我的網商經歷,會是其中最華彩的樂章……”作為第一代的中國網商,李軍曾經在自己的博文里用這樣深情的文字來表達自己對網絡貿易深厚感情。
1999年接觸網絡營銷之前,杭州三星紙業還只是一家傳統的紙類生產企業,在經過近10年的電子商務洗禮后,公司現在已經發展成為擁有造紙、化纖及PET打包帶三大類產品和一個自備熱電廠的市重點企業,固定資產達1億2千萬,擁有兩條造紙生產線、四條滌綸短纖生產線和兩條PET打包帶生產線,在2007年創造出3億元的產值。
這些,足以成為李軍信賴網絡、感謝網絡的理由。
對展會SAYNO
從最初利用一臺386電腦撥號上網尋找原材料信息開始,李軍和網絡間千絲萬縷的聯系就再也沒有斷過。一開始,他也曾經歷過因為不知如何利用網絡進行銷售、網上客戶資料不充足導致網絡使用效果不理想的尷尬情況。但他卻并不氣餒,反倒是將網上搜索作為黃頁電話簿的一種補充形式,一面在網上發一些廣告,一面通過網絡搜集關于整個行業的各類信息。
2001年開始,李軍把目光放到了全球范圍內,不僅找尋國外的客戶,還開始嘗試尋求全球范圍內的原料供應商。并且還利用關鍵詞,為公司找到并開發了“滌綸短纖”和“PET打包帶”等新產品。到2005年時,僅“滌綸短纖”一項的出口額就達到了1000萬美元。
聊起這些,李軍驕傲地說:“我們的企業到現在沒有參加過一次展會。不論是廣交會、春交會、還是秋交會,我們都從來沒參加過。我們所有的客戶基本上都是從網絡上來的。”
企業過冬有舉措
自2004年成為阿里巴巴的“中國供應商”會員后,到2006年的兩年間,三星紙業的出口額穩定在700~1000千萬美元,并且在2006年底時公司的產值達到了2.5億元人民幣。第二年,李軍被評為十大網商之一。談起這一串串數字和榮譽,李軍卻始終很謙虛,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們一直在努力。”
近幾年,受國際油價大幅飆升、美國次貸危機等大環境的影響,國內企業,尤其是以外貿為主企業的日子也很不好過,加之身處造紙業這一傳統行業,李軍的壓力可想而知。而李軍對這一現狀卻早有認知:“八九十年代投資一個工廠,一年就能把錢賺回來的暴利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當時那種只要敢投資就有巨額回報的市場環境卻導致了太多低水平的大規模重復建設,到現在,這些弊端就完全暴露了出來。所以我認為,美國的次貸危機也不是只有壞處,起碼他讓我們更多的中國企業及時警醒過來。”
話雖如此,可當面對內部營銷渠道趨于成型,國內客戶間的信息愈發透明;國際市場大環境不景氣,人民幣匯率升值……等一系列難題時,不拿出點應對措施也是不現實的。李軍將目前的舉措分為三部分:一是加強管理,控制好企業的成本;二是拓展銷售空間;三則是創新。三點之中,李軍坦言,“創新”其實是傳統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
努力創新是硬道理
盡管創新對傳統行業內的企業來說,一直是一個頗為頭疼的話題,但是卻也是個始終也繞不開的問題。在三星紙業里面,這個問題也是貫穿始終。李軍給我舉例說:“在1999年之前,你如果買副撲克,可能需要2塊5毛錢,但現在可能只需要幾毛錢。這是因為從2000年開始,三星紙業就生產出了以再生紙為原料的撲克牌紙。”他半開玩笑地說:這樣一來,就大大降低了全世界牌民們的成本。
后來,隨著生產這種紙的企業越來越多,三星紙業也開始把目光轉移到其他類型的產品,比如現在可以替代進口產品的灰板紙。為了升級公司的灰板紙生產線,三星紙業已經購進了一部分生產設備,技術問題也已經通過了論證。現在廠房已經進入了設計階段,目標是明年年底前能完成試生產。
在和李軍的交談中,他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也正是他參加十大網商評選時的宣言:只要努力,沒有什么不可以!不熟悉平臺的操作——沒有關系,我們可以向他人學習,還有專門的培訓的機會;英語寫作和溝通能力不夠好——沒有關系,我們可以自學,可以借助“金山詞霸”;沒有網絡營銷經驗也沒有關系,我們可以向專業的高手請教。在充滿了機遇和挑戰的電子商務領域,我們要有一種敢闖敢拼的精神,狹路相逢勇者勝!只要努力,沒有什么不可以!
無奈的品牌選擇
李軍的筆記本一直是用的IBM,換了兩臺,但品牌始終沒換。因為覺得“手感好,挺男人的”,盡管被聯想收購了,但他更為民族工業感到驕傲,同時認為這只是一件簡單的商業行為。不會因為這件事情影響到對這個品牌的信賴。
說到汽車,李軍笑說:“都說買日本車是無奈,喝中國奶是無畏。我也是出于無奈,買到皇冠,呵呵。畢竟經濟省油、功能齊全、外觀美觀,性價比高才是王道啊。”談到最近的國內奶業的事例,李軍一再感嘆建一個品牌難,毀掉一個品牌卻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在經營自己公司的品牌時他也相當的謹慎:“建立品牌是一個長期的、近乎苛求的積累過程,而在品牌建立起來以后,則更要如履薄冰般的時刻提醒自己好好維護這個品牌,這就像對自己的信仰一樣需要自始自終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