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機械的高風險是由它的特殊運動形式和作業特點來決定。起重機械的作業特點是周期性的間歇作業,其工作原理是這樣的:承載物料的取物裝置借助龐大金屬結構的支撐,通過多個工作機構的單獨運動或組合運動把物料提升,并在空間一定范圍內運移,然后按需要將物料安放到指定位置,空載回到原處,準備再次作業,從而完成一個物料搬運的工作循環。整個工作循環需要地面指揮人員、司索工和起重機司機等三方面人員的緊密配合協調完成。
從職業安全和健康角度來看,起重作業概括起來有如下特點:
1.作業條件的復雜性
在室內的起重機,地面設備多,人員集中;在室外的起重機,會受氣象條件和場地限制;在夜間作業,會受作業范圍內的采光條件影響。另外,物料的種類繁多,包括成件、散料、液體、固液混合等物料,形態各異。此外,流動式起重機還涉及地形和周圍環境等眾多因素的影響。
2.物料的高勢能
起重搬運的載荷質量大,一般都上噸重,有的高達幾百噸。起重搬運過程是將重物懸吊在空中的運動過程。由于載荷質量大、位置高,因而具有很高的勢能。一旦發生意外,高勢能就會迅速轉化為高動能。
3.作業的范圍大
起重機龐大的金屬結構橫跨車間或作業場地,高居其他設備、設施和施工人群之上,起重機起吊物料,可實現帶載情況下,起重機部分或整體在較大范圍內移動運行,在作業區域增大的同時,也使危險的影響范圍加大。
4.運動的多維性
與其他固定式機械不同的是,起重機在作業過程中需要整體移動,并且起重搬運過程是借助多個機構的組合運動來實現。每個機構都存在大量結構復雜、形狀不一、運動各異、速度多變的可動零部件,再加上吊載的三維空間的運移,這樣形成了起重機械的危險源點多且分散的特點。
5.作業的群體性
起重作業的過程是通過地面司索工捆綁吊物、掛鉤、卸貨,起重司機操縱起重機將物料吊起,按地面指揮要求,通過空間運行,將吊物放到指定位置的一系列環節組成。每一次吊運循環,都必須是多人合作完成,無論哪個環節出問題,都可能發生意外。
而起重作業的安全風險由于涉及多種因素,定量分析需要大量的統計數據做基礎,而目前我國在這方面存在很大的資料缺口,進行定量分析有困難,因此,常常采取定性估計的方法來分析。
一)、起重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1.危險事件的突發性
起重事故,特別是重物墜落和金屬結構傾翻垮塌,多數沒有先兆,無法像一般機械可以通過急停裝置使危險事件抑制,在某些情況下根本沒有避讓空間或逃離通道。
2.事故發生的時間特點
起重機“壽命”期間各個階段都可能發生事故,如起重機在執行其搬運功能,以及在運輸、安裝、調整、維修、拆卸,以及安全檢查檢驗的各個環節的各種操作模式下,都可能發生。其中,起重搬運作業和起重機的拆裝過程中發生的事故最多。事故不僅在起重機的非正常工作狀態可能發生,即使是正常工作狀態下也有可能發生。
3.人員面臨的危險
起重作業波及范圍內的現場人員置身于龐大金屬結構移動區域里,地面人員始終處于可能發生重物墜落的危險區內。起重司機正常操作、高處設備的維護檢修、起重機的拆裝,以及安全檢查等都需要人員面臨高處作業的危險。
4,高發事故的人員特征
統計數據說明,受傷害的人員可以是司機、司索工、甚至許多與起重作業無關的人員。其中,司索工的傷害比例最高,尤其是非正規就業的、相對文化素質較低的民工群體是事故的高發人群。
二)、起重事故后果的嚴重程度
1.事故后果嚴重
起重事故不僅可能導致人員傷害,還往往伴隨著大面積設備設施的損壞。尤其是重物墜落和金屬結構垮塌失穩,往往造成惡性事故。起重機作業范圍越大、起重噸位越高,可能造成事故后果的程度就越嚴重。
2.事故群體化
起重搬運作業與一人一機在較小范圍內的固定作業方式有很大區別。
起重作業需要多人參與、協同配合,有些建筑工地或水利工地場所,在起重作業區域內集聚著大量施工人員,一旦發生事故往往涉及許多人。
3.事故類型集中
機械傷害事故是起重作業的主要事故類型,如重物墜落、平擠碾壓、物體打擊、起重機傾翻事故等。此外,還可能發生觸電或由物料造成的其他傷害。在一臺設備上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如此之多且集中,這在其他任何機械中都是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