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車市火爆,中國國內諸多車企不約而同地走上了產能擴張之路。29日,就有東風日產、奧迪和上海大眾3家車企傳出擴產動向。而近一個月來,宣布產能擴張計劃的乘用車企已有10多家。盡管當前車企庫存尚低,但專家擔憂2010年汽車行業將出現產能過剩風險。
在海外車企不斷停產關廠,縮小規模的背景下,中國車企卻頻頻宣布擴產,成為一道獨特風景線。7月29日,東風日產對外正式宣布,將投資50億元人民幣在廣州花都擴建24萬臺產能的新工廠。同一天,奧迪也傳來消息,計劃在09年9月在中國開設新工廠,計劃投資10億人民幣,預計產能達10萬輛;無獨有偶,上海大眾也傳來消息,其南京工廠新增產能20萬輛,建成后上海大眾的產能將突破100萬輛。
東風本田總經理倉石誠司在22日告訴記者,公司有能力將現有產能翻番,提升到24萬輛。7月20日,長安宣布累計投資32億元,把長安自主轎車基地從20萬輛年產能擴大到40萬輛,未來3年內還將開發、投放13款新產品,打造百萬臺級的產能。7月初,吉利則表示到2015年希望完成產銷200萬輛的目標。
汽車市場人士分析,2009年來,在不景氣的全球車市中,中國市場卻一枝獨秀。誰在中國市場取得先機,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做到領先一籌。因此,這一輪的擴產邏輯也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東風有限總裁中村公泰表示:“中國已經成為日產全球最重要的戰略市場,新工廠的擴建將進一步提升東風日產的市場地位。未來,東風日產將力爭成為中國最重要的乘用車制造商之一。”
事實上,根據各車企已經公布的規劃,到2010年,國內14家主流汽車企業的產能儲備之和高達已1,582萬輛,而2009年,據中汽協預測,中國汽車產業全年的總銷量將在1,100萬輛左右,其中乘用車年銷售量尚不足1,000萬輛。
因此,國泰君安汽車行業研究員張欣警示,到2010年,國內的汽車產業出現過剩是肯定的,甚至在09年的下半年就會發生。產能過剩的最大風險就是價格戰可能趨于惡性化,進而吞噬企業盈利。
另外,下半年國內汽車市場的不確定性也在增加。來自國家稅務總局的消息稱,2.0L排量的轎車不太可能在年內獲得購置稅減免的優惠;工信部、財政部和稅務總局等聯合推出的新油耗標準,將對一些油耗技術水準要求還不夠的企業產生經營財務上的壓力;同時,渤海證券分析師張立平認為,隨著7月份淡季到來,和前期汽車消費鼓勵政策的刺激效果的逐漸減弱,汽車銷量會有所下降。據他預測,“7月份乘用車銷量環比下降10%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