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使許多行業陷入前所未遇的困境,與此同時,新能源產業被推向前臺,并被賦予緩解環境壓力,拉動經濟走出低谷等眾多歷史使命。從美國總統奧巴馬的能源新政到歐洲多國的“太陽能屋頂項目”,新能源產業正逐步改變世界工業進步的方式。
我國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國也是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市場,發展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截至2008年底,我國已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風電大國;太陽能電池突破2000兆瓦,連續兩年保持全球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
然而,新能源作為背負我國經濟新增長點的產業,從上馬伊始就顯現出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的苗頭。怎樣才能保證這樣一個“朝陽產業”健康有序的發展,已成為政府和行業共同關注的議題。
總體來看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還是比較快的,許多行業居于世界前列。比如風力發電,去年風電裝機大約620萬千瓦,僅次于美國的850萬千瓦。太陽能光伏制造我們占據全球1/3的份額。
盡管許多能源企業遭遇了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是我們的企業總體看來還是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我國政府在金融危機之前就已經制定好了許多的行業政策,鼓勵和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比如說2005年頒布的可再生能源法,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的幾個為新能源行業立法的國家之一。在這個立法之后,又陸續出臺了10多個細則,涵蓋上網電價、太陽能光伏補貼,新能源項目特許權招標等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