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內資大型汽車零部件企業數量在全行業中的比例還不到1%,大中型企業也不足15%,許多企業的年營業額都在1億元以下,甚至更低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即便是在出口環境惡化、出口增長放緩的不利情況下,今年1-5月,中國發動機及汽車零部件出口金額仍然達到了95.32億美元的高值,占全國汽車商品出口總額的75.58%。
正如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秘書長滕伯樂在接收專訪時談到的那樣,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持續、快速發展,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業績,中國已成為繼美國、日本、德國之后的世界汽車零部件的第四大生產國和出口國。
然而,與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整體規模的不斷擴大相比,單個企業的產能提升要緩慢得多。來自《汽車藍皮書——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09》的數據顯示,目前內資大型汽車零部件企業數量在全行業中的比例還不到1%,大中型企業也不足15%,許多企業的年營業額都在1億元以下,甚至更低。這樣的規模和全球汽車零部件企業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以博世為例,博世2003年的營業額已達360億歐元,折合人民幣4000億元左右,相當于當時整個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一年的銷售收入。長期以來,生產規模小一直是制約中國零部件產業發展的一個瓶頸。
生產規模小造成的一個直接后果是難以獲得規模化生產的成本優勢,進而影響產品的價格競爭力;同時生產規模小也限制了大規模的技術引進和開發,使得企業技術落后的局面更加惡化。在競爭加劇、列強環伺的危機之秋,沒有足夠大的規模,企業就很難抵御市場的沖擊,時刻面臨被跨國巨頭吞并的危險,因此實現規模化生產已經成為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燃眉之急,而在技術開發難度高、資金投入需求大的自動變速器領域更是如此。
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開始認識到這個問題。
以歐意德發動機公司為例,其自動變速器設計產能達到30萬臺,具備了規模化生產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與國內一些自動變速器產品只能為自己或少數整車廠配套不同,歐意德自動變速器擁有更廣泛的產品適用性,可以匹配包括轎車、MPV、SUV在內的多種乘用車型,面向全國乃至全球整車市場提供配套,從而使企業的設計產能迅速轉化為現實的市場銷量,最終形成規模效益。
隨著人們對汽車品質要求的不斷提高,自動變速器已成為現代轎車配置的一個發展方向。據CSM預測,到2014年,中國市場配備自動變速器的車型將占到總量的45%左右,市場可謂廣闊。面對如此誘人的“蛋糕”,國外廠商已經率先謀劃布局,而以歐意德為代表的自主品牌正在迎頭趕上,大浪淘沙,誰將在這場競爭中成為市場的驕子,我們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