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了二十多年裝備制造發展的中藝重工有限公司總經理林俊宇感嘆到,“中山裝備”要形成優勢,就得在產業鏈上做文章。產業鏈做好了,更多的大型裝備制造業才樂意落戶,亦才能帶動民營裝備的發展,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事實證明,自去年大型央企紛紛入駐,“中山裝備”的產業鏈條也隨之越來越完善了。
央企落戶帶動產業升級
雖然是烈日當空,但位于火炬區臨海工業園的中鐵大橋局基地上仍然是一片緊張施工的場面。中鐵大橋局集團廣深沿江高速公路 (深圳段)II合同項目部高級技術顧問王發先告訴記者,該基地要確保10月份投產,制造出首片箱梁。
自去年以來,火炬區把主要力量集中在央企招商上,引來廣船、中鐵、中機等央企落戶。隨著大批央企的入駐,以民營企業為主的下游配套企業開始在臨海工業園"扎堆"。記者了解到,目前在臨海工業園內除了央企和世界500強企業之外,還聚集了像明陽、松德、中澤重工等重點民營企業。火炬區也正著手規劃裝備制造業配套園區,更好地為央企作好配套產業。
央企具有技術優勢,生產的多為"大家伙",這為中山民營企業提供了學習和合作的機會。市科技局副局長董才告訴記者,一艘豪華船上面需要的東西太多了,如電視機、空調、冰箱、家具、油漆等,而這些產品,正是中山的產業優勢,因此央企的進駐,其實為下游產品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市場。
《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規劃發展綱要》表示要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其中重點支持中山發展臨港裝備、健康醫藥產業、精細化工等幾大產業。這為我市先進制造業的做強做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衡量是否先進制造業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該項目是否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在行業內是否具有話語權。"董才分析到,具備技術優勢的央企落戶,將引導和推動我市的產業升級。
本土配套企業"背靠大樹好乘涼"
"中山裝備"的核心競爭力,更多體現在上游具有研發力量,中游具有大型央企和世界500強等"裝備巨頭",下游具有強大的民企提供配套,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構成了"中山裝備"的發展線路圖。
廣東中藝重工有限公司是中山規模較大的本土裝備制造企業。記者問公司總經理林俊宇今年上半年經營情況如何?他回答:中國的裝備制造業迎來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最好時期,我們不會錯過機會。中藝重工未來兩年的目標是:為進駐中山的央企做好配套,為珠三角基礎建設投入做好配套。
中藝重工今年與廣東裝備工業研究院合作,研發、生產大型裝備,比如固定起重機、帶斗門機等。前不久,中藝重工生產的全省最大的100噸固定起重機,在其客戶珠海海重鋼管有限公司運作成功。林俊宇透露,公司目前正在為廈門知名化工項目--騰龍芳烴公司"PX 項目"研發生產技術含量更高的裝備設備帶斗門機,一臺1000萬元。
中藝重工的這些高技術產品都是與廣東裝備工業研究院合作研發的。而廣東裝備工業研究院的合作伙伴包括武漢理工大學、西門子自動化與驅動集團等院校和國際專業機構。企業與這些機構部門的合作,成功實現了產學研有效結合。這也是目前我市本土裝備制造企業正在探索的一條自有品牌創建之路。
產業鏈壯大需政策均衡扶持
中藝重工總部位于橫欄鎮,它投資神灣的新廠主要用于起重機等機械裝備的生產,目前仍然在擴建中。同時,它也進駐了火炬區的臨海工業園。盡管公司規模在不斷擴張,但林俊宇仍然遭遇迫切需要解決的困境。"我們現在臨海工業園有一塊地,但它離我們的目標客戶距離較遠,限制了我們為央企客戶配套服務的發展。"他介紹,作為配套企業,公司需要根據下游客戶的現狀和需求進行投入和生產。
林俊宇認為政策對于央企、大型外資等企業的政策扶持多于本地企業,因為本地企業往往在規模上無法與這些企業相比。"但是我們是重要的配套企業。"他希望更多配套企業可以得到及時而有效的扶持,依靠央企成長起來,成為中山裝備制造產業鏈中的核心環節。
武漢理工大學港口物流技術與裝備方面的教授胡吉全認為,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引進龍頭企業相當重要,但是扶持配套企業發展也相當關鍵,而配套企業多數是以本地企業為主,它們可以規模不太大,但在某一方面的技術一定要是頂尖級的。如何讓中小型裝備配套企業成長為產業鏈中的領先者,需要政府對于龍頭和配套給予均衡的政策扶持。
事實證明,自去年大型央企紛紛入駐,“中山裝備”的產業鏈條也隨之越來越完善了。
央企落戶帶動產業升級
雖然是烈日當空,但位于火炬區臨海工業園的中鐵大橋局基地上仍然是一片緊張施工的場面。中鐵大橋局集團廣深沿江高速公路 (深圳段)II合同項目部高級技術顧問王發先告訴記者,該基地要確保10月份投產,制造出首片箱梁。
自去年以來,火炬區把主要力量集中在央企招商上,引來廣船、中鐵、中機等央企落戶。隨著大批央企的入駐,以民營企業為主的下游配套企業開始在臨海工業園"扎堆"。記者了解到,目前在臨海工業園內除了央企和世界500強企業之外,還聚集了像明陽、松德、中澤重工等重點民營企業。火炬區也正著手規劃裝備制造業配套園區,更好地為央企作好配套產業。
央企具有技術優勢,生產的多為"大家伙",這為中山民營企業提供了學習和合作的機會。市科技局副局長董才告訴記者,一艘豪華船上面需要的東西太多了,如電視機、空調、冰箱、家具、油漆等,而這些產品,正是中山的產業優勢,因此央企的進駐,其實為下游產品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市場。
《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規劃發展綱要》表示要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其中重點支持中山發展臨港裝備、健康醫藥產業、精細化工等幾大產業。這為我市先進制造業的做強做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衡量是否先進制造業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該項目是否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在行業內是否具有話語權。"董才分析到,具備技術優勢的央企落戶,將引導和推動我市的產業升級。
本土配套企業"背靠大樹好乘涼"
"中山裝備"的核心競爭力,更多體現在上游具有研發力量,中游具有大型央企和世界500強等"裝備巨頭",下游具有強大的民企提供配套,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構成了"中山裝備"的發展線路圖。
廣東中藝重工有限公司是中山規模較大的本土裝備制造企業。記者問公司總經理林俊宇今年上半年經營情況如何?他回答:中國的裝備制造業迎來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最好時期,我們不會錯過機會。中藝重工未來兩年的目標是:為進駐中山的央企做好配套,為珠三角基礎建設投入做好配套。
中藝重工今年與廣東裝備工業研究院合作,研發、生產大型裝備,比如固定起重機、帶斗門機等。前不久,中藝重工生產的全省最大的100噸固定起重機,在其客戶珠海海重鋼管有限公司運作成功。林俊宇透露,公司目前正在為廈門知名化工項目--騰龍芳烴公司"PX 項目"研發生產技術含量更高的裝備設備帶斗門機,一臺1000萬元。
中藝重工的這些高技術產品都是與廣東裝備工業研究院合作研發的。而廣東裝備工業研究院的合作伙伴包括武漢理工大學、西門子自動化與驅動集團等院校和國際專業機構。企業與這些機構部門的合作,成功實現了產學研有效結合。這也是目前我市本土裝備制造企業正在探索的一條自有品牌創建之路。
產業鏈壯大需政策均衡扶持
中藝重工總部位于橫欄鎮,它投資神灣的新廠主要用于起重機等機械裝備的生產,目前仍然在擴建中。同時,它也進駐了火炬區的臨海工業園。盡管公司規模在不斷擴張,但林俊宇仍然遭遇迫切需要解決的困境。"我們現在臨海工業園有一塊地,但它離我們的目標客戶距離較遠,限制了我們為央企客戶配套服務的發展。"他介紹,作為配套企業,公司需要根據下游客戶的現狀和需求進行投入和生產。
林俊宇認為政策對于央企、大型外資等企業的政策扶持多于本地企業,因為本地企業往往在規模上無法與這些企業相比。"但是我們是重要的配套企業。"他希望更多配套企業可以得到及時而有效的扶持,依靠央企成長起來,成為中山裝備制造產業鏈中的核心環節。
武漢理工大學港口物流技術與裝備方面的教授胡吉全認為,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引進龍頭企業相當重要,但是扶持配套企業發展也相當關鍵,而配套企業多數是以本地企業為主,它們可以規模不太大,但在某一方面的技術一定要是頂尖級的。如何讓中小型裝備配套企業成長為產業鏈中的領先者,需要政府對于龍頭和配套給予均衡的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