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徐工集團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的QY50K汽車起重機獲得出口免驗資格,這是國家質檢總局設立“國家出口免驗”資格18年來,第一次花落工程機械企業。
近兩年,隨著國家對工程機械行業的重視,行業的部分產品在出口時能夠獲得最高17%的出口退稅率,這是對行業的一種充分肯定。此次徐工能夠摘得出口免驗資格,更是從側面反映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蓬勃發展的現狀。
目前,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的部分產品產能已經過剩,出口是企業越來越迫切的需求。去年,全行業產值達到2790億元,與前一年同比增長25%;出口金額134.2億美元,同比增長54.3%,增長速度遠高于國內市場增速,占到行業總銷售額的30%。在行業內的一些企業中,部分產品的出口份額更是高達70%~80%。
|此前,企業多是通過在海外市場的營銷手段來占領先機。然而這次,徐工重型卻另辟蹊徑,在出口政策上大膽做起了文章。目前,工程機械企業在海外市場的無序競爭仍比較嚴重,在局部地區仍以價格戰為主,這對行業發展非常不利。徐工重型此舉,也宣告了對不良競爭的抗拒。這對提升“中國制造”的品牌形象意義非凡。
然而,必須充分認識到的是,徐工重型能夠獲得出口免驗資格,并不意味著業內任何企業都能獲得出口免驗資格。出口免驗,鼓勵的是優質產品出口,促進民族品牌拓展國際市場,從某種意義上代表了行業的最高水平。獲得出口免驗資格的企業,在政策上享有很多優惠政策,因此,國家對出口免驗企業的準入條件苛刻。中國工程機械產品水平與世界知名企業仍存在較大差距是不爭的事實,即使是我國的優勢產品如裝載機,在與卡特彼勒的裝載機性能相比較時,也仍沒有十足的底氣。
所以,在祝賀徐工重型獲得出口免驗資格的同時,工程機械行業內各家企業并不應該單純地跟風去為自己的產品爭取出口免驗資格,而應該首先內省自己是否具備這樣的實力。沒有強大的企業實力和充足的技術保障,企業是不可能獲得此類資格的。目前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在海外市場上仍普遍以性價比高作為自己的競爭手段,但以這個理由去申請必然要貽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