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重型機械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5.75%,但增速下降了19.52個百分點,這說明金融危機對行業的影響遠沒有結束,這種滯后效應也許會到2010年顯現,因此企業依然要做好充分的‘御寒’準備。”吳生富理事長在4月18日召開的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五屆二次會員代表會議暨理事會議上表示。
企業紛紛進入調整期
2008年9月中旬后,從國內到國外,一重在鋼鐵行業的訂單都出現了大幅下降。
雖然以往的高速增長不再容易出現,但一重的生產并沒有因此放松下來,國家能源結構調整給企業帶來新機遇。
太原重型機械集團也遭遇了同樣的沖擊,公司總經理岳普煜表示,金融危機以來,太重有近20億元合同被推遲,目前訂單量與去年同期比下降了約30%,特別是液壓、鑄鍛、油膜軸承等行業受影響比較大,訂單明顯減少。據了解,太重正在進行結構調整,公司去年募集的9.45億元,將建設大型鑄鍛件和臨港基地項目,兩項目均在2011年完工,達產后將為公司帶來可觀的收入。
主要從事國內外工程總承包和工程項目管理、進出口貿易、設備招標業務的中國重型機械總公司受海外市場波動影響較大。該公司總經理陸文俊表示,重機總公司80%的業務在海外,去年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就造成了很大損失。匯率的變化、原材料價格的增加是最不利因素。“一覺醒來,幾千萬元就沒了,去年下半年金融危機影響逐漸顯現,很多海外合作暫緩,原計劃的投標暫停了,這種局面到目前才有所緩解。”
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促使衛華不得不調整自身的產品結構,從生產工業起重機向工程用起重機轉變。這一調整已經初見成效,從2月份開始,訂貨量明顯增加,預計4月份訂貨金額會達到2.5億元。
過去幾年,企業發展迅速,訂單量大,來不及去研究產品結構,也無暇去購買高精尖的裝備來進行技術改造。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衛華集團員工普遍進行思維上的調整,原本恐慌的心態也轉變為積極應對的心態。韓憲保這樣鼓勵他的員工:“在風暴中不倒下就是勝利者”。衛華要充分利用這段時間,不但做好國內市場,還要尋找機會將產品推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