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決淘汰落后產能。認真完成處置300家僵尸企業、淘汰1000家企業落后產能、整治10000家臟亂差小作坊的目標任務。北京表示,將開展虧損企業專項治理,支持分類處置50戶以上“僵尸企業”。廣西則要建立“僵尸企業”數據庫,出臺處置方案,做好職工轉崗分流,加快關停企業出清,建立非國有“僵尸企業”處置機制。安徽、河南、甘肅等地也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在完成化解過剩產能年度任務同時,要防止已化解的過剩產能死灰復燃;四川、云南、湖北則明確要嚴禁新增非法產能,對“地條鋼”嚴格清理查處、堅決關停。
2016年12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下發《關于堅決遏制鋼鐵煤炭違規新增產能打擊“地條鋼”規范建設生產經營秩序的通知》,嚴厲打擊“地條鋼”非法生產行為。之后的12月26日,國務院查處兩起鋼企違法事件,兩名副省長受處分。
在此高壓之下,目前全國正掀起一場轟轟烈烈“地條鋼”去產能風暴,江蘇、河北、山東、四川、安徽、遼寧、湖北、甘肅等地紛紛對轄區“地條鋼”展開排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透露,今年我國將徹底出清“地條鋼”等落后產能,并在6月30日前全部取締。
此外,推進企業兼并重組也是去產能的路徑之一。貴州省提出,2017年將繼續堅持兼并重組與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相結合,深入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加快推進典型示范主體企業的帶動作用。國資委此前也表示將圍繞做強做優做大目標,穩步推動企業集團層面兼并重組,加快推進鋼鐵、煤炭、電力業務整合,探索海外資產整合。
華泰證券分析師戴康認為,今年中小鋼企可能出現破產清算退出,地條鋼、中頻爐去化有一刀切的可能性,兼并重組有望提速,除試點企業外,地方已經出現了產能整合跡象。
挑戰 人員安置和債務處理壓力大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去產能的關鍵是要安置好下崗分流職工,這方面的壓力很大,既要安置2016年去產能中部分仍處于待業狀態的職工,還要安置好新增的幾十萬下崗分流職工。中央獎補資金要按照各地安置職工進度及時撥付,地方政府和企業要多渠道籌集配套資金,切實做到職工轉崗不下崗。
今年兩會,多地將職工安置工作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黑龍江2017年要安置好下崗分流職工,預計將達到3.5萬人,一些前期隱性失業職工將逐步流向市場,而高校畢業生人數也再創歷史新高,就業壓力很大。山西、安徽兩省2016年安置去產能轉崗職工均超3萬人,2017年將繼續做好職工安置工作,保障職工權益;云南在2017年將積極開展轉崗技能培訓,全力安置好分流職工;河北啟動2017年“就業援助月”專項活動,去產能中失業人員和長期停工停產企業職工等五類就業群體,將獲得專項重點幫扶。
債務化解也進入攻堅戰階段。臨近2016年年末,多部委終于聯合下發《關于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金融債權債務問題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加大對兼并重組鋼鐵煤炭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嚴控違規新增鋼鐵煤炭產能的信貸投放、支持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等多類型機構對鋼鐵煤炭企業開展市場化債轉股等多項措施。
今年多個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也更多地關注到去杠桿的問題。重慶市提出,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方式推進債務、資產、企業重組,實現出表、出清、出效,降低工商實體企業杠桿率。有序開展市場化債轉股,支持銀行向資產管理公司打包轉讓不良資產,鼓勵渝康等資產管理公司參與企業低效資產盤活重組和風險資產收購處置。廣西提到,做好重點企業債券風險防控,出臺企業債權轉股權實施方案。天津表示,支持企業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加大股權融資力度,規范政府性融資平臺舉債行為。山西則提出,穩妥推進企業債務重組。加大股權融資和應收賬款融資。建立企業債務重組和不良資產處置協調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