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性生產調控期間,各縣(市)區政府要逐家明確生產調控企業具體責任人,建立日常檢查清單,強化督導考核,確保各項調控措施落實到位;同時,暢通舉報渠道,鼓勵群眾和媒體參與,對發現不按要求落實調控措施的,將在全市范圍內予以通報。 進入11月,備受關注的去產能工作已漸進尾聲。外界對于鋼鐵行業的關注點從“去產能是否能按時完成”逐漸轉移到了近期大熱的“焦煤”身上。
在3日舉行的2016中國鋼鐵原燃料高峰論壇上,中鋼協副會長王利群及鞍鋼集團總經理王義棟、首鋼總公司副總經理趙民革等人不約而同地提到了煤焦過快上漲對鋼鐵行業的影響。
“從鋼協掌握的數據看,10月份多個鋼材品種的利潤已被焦煤上漲部分吃掉,部分鋼企利潤下滑,還有的出現了虧損。”王利群還表示,此輪焦煤暴漲對鋼鐵行業的影響,預計至少會延續至明年一季度。
鋼企效益回升
王利群首先介紹,今年1-9月,全國粗鋼產量及表觀消費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鋼材價格從去年最低到今年4月最高點至今,總體呈恢復性上漲,“這也是價格在持續低迷后的正常合理回歸。”在鋼價上漲帶動下,國內大多鋼企的效益大幅提升。
據中鋼協10月27日發布數據,受益于去產能及鋼價上漲,今年1-9月,中鋼協會員鋼企(百余家規模以上大中型鋼企)營收總額達到1.99萬億,同比扭虧,利潤252.06億元。在上市公司層面,今年35家主要鋼鐵上市公司中有29家盈利,占比約82%。
但王利群指出,從區域上看鋼企之間的效益還是有很大差別的。華東地區的鋼企普遍為利潤大增;而西南地區之前比較差,從三季報上看普遍在減虧;東北地區的鋼企的盈利能力相對弱一些,有些還在增虧。
首鋼股份副總經理馬金芳稱,“原燃料的成本控制是決定鋼企微利時代生死存亡的關鍵!”
馬金芳介紹,在去產能方面,首鋼1-9月鋼材產量481萬噸,減產43萬噸,但年均利潤增加了22.63億。在減產同時,首鋼有效推進產品結構調整,實施減員分流8.5%,人均勞產率大幅提升。
在原材料采購方面,首鋼股份采取動態庫存策略,以首鋼自有礦山為基礎,降低常規庫存至原庫存的30%,礦石周轉時間減少了70%;在內外礦配比方面,內礦45%,進口礦55%。在此策略下,礦產品耗用資金成本較去年大幅降低2.2億元。首鋼股份三季報顯示,公司2016年1-9月實現營收293.95億元,同比增長3.9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7億元,同比增長128.48%。